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公办高职院校,是湖州职业教育的龙头。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嘉兴供销技工学校、嘉兴粮食技工学校、浙江电大嘉兴分校,1999年开始高职教育办学。现有校园占地面积601亩,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,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气息。2025年9月,占地面积1200亩、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、规划在校生16000人、教职工1300人的最美山地大学新校园将在西塞山高教园区全面启用。
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秉承“崇德尚能”校训,坚持应用技术型的办学定位,一体推进党建强校、质量立校、人才兴校、开放建校、文化润校等五大基本战略,形成了做强高职教育、做大开放教育、做特农民教育、做活社区教育的“四位一体”办学特色。
综合办学实力强劲,2023、2024年省委综合考核分别排名全省高职第10、第6,是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、省“双高”学校。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、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学校、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、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、省职业教育“三全育人”典型学校、省课堂教学创新校、省课程思政示范校、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、省5A级平安校园、省双创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综合性荣誉。
目前下设建筑工程学院、智能制造与电梯学院、新能源工程与汽车学院、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、经济管理与电商学院、旅游管理学院、艺术与时尚创意学院、社会发展与公共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,全日制在校学生1.2万人。现有教职工775人,其中高级职称200人,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630人,其中博士122人,“双师”素质专业教师占比90%以上。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、省级教学团队7个,77人次教师入选省教学名师、专业带头人、省151人才和湖州市南太湖特支计划、市1112等人才工程。
现有高职招生专业36个,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、教育部骨干专业4个、省“双高”专业群2个,省优势、特色专业9个,湖州市一流专业、重点专业12个。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、省教学成果奖8项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。建成国家精品课程9门、省精品课程59门。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、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和实训基地20个、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、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11个。坐落在校内的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是区域内现代职教体系中集教学、培训、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的最大公共服务平台。《工匠学院视阈下“四对接,四突出”产教融合实践》2023年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之一,是浙江省唯一入选实训类基地案例。
坚持德技并修,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。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%以上,毕业生社会总体满意度排名近年来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10。近五年学生技能(学科)竞赛获奖1400多项,其中国家级103项,省级一等奖234项。杨应政、马澳龙、陈伟昊分别在世界技能大赛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。坚持育训并举,年均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5000人次以上。
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,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。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、教育部“双元制”试点院校。与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、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管理及工艺大学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。校企合作成立中非(安哥拉)省级丝路学院。深化与英国、德国等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,开展教师互派、交换生专业研修、境外研学和实习等合作交流项目。
面向新时代,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在省委、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,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、全体师生,坚决扛起湖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、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、绿色发展先行地的政治使命,深化改革、聚力创新、特色发展,为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湖职力量,为浙江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贡献湖职样本、为全国地市高职院校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湖职经验。